一
历时一百多天,胡鑫宇案尘埃落定。
(资料图)
他一个人的选择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舆论风暴,也给亲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如今,官方认证。
种种迷雾烟消云散,还原一个厌学的孩子走向一条不归路的真相。
许多人对这孩子深表惋惜,同情。
说实话,起初对一个深陷"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个古老哲学命题中的孩子用鞋带结束青春年华时,心非常的痛。
然而,当我看到新闻发布会的通稿中胡鑫宇说过的一句话令我冷汗直冒。
我毫不犹豫收回了人性中那份怜悯。
转而认为这孩子精神已经陷入不可救药的状态,他的选择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任何人。
恕我直言,他没有什么值得可怜的。
一个不知道珍惜生命的人没有什么值得别人同情。
一个有死的勇气却没有活着底气的少年谈论活着的意义显得格外悲哀。
二
是的,看到他说的那句话我是愤怒的。
甚至觉得作为胡的同学都是如此不幸。
胡鑫宇选择这样给束自己不仅仅是给他的亲人留下永恒的痛,给他身边的同学也是留下了一辈子的阴影。
我不知道那些曾经与他玩耍的孩子们会不会常常噩梦,半夜惊醒。
我不知道那些多次和胡鑫宇探讨"活着没有意义的"孩子们是否陷入迷茫。
我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一个童年朋友被车压死,因为亲眼见过他白布蒙尸,之后许多许多年总是梦到那场景,时常吓醒,冷汗横流。
我相信胡鑫宇对周围同学的影响远甚于当年那童年对我的影响。
毕竟,我的那个童年的死是意外,他活着的时候虽然贫穷但阳光快乐,从没给我灌输"人生哲学"负面能量。
而胡鑫宇这孩子经常和同学们说"活着有什么意义?"
最恐怖的是居然多次和同学说:我们压力这么大,活着没意思,是不是约着去跳楼!"
是的,这句话令我感到愤怒。
我不知道别人看到这句话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冷汗直冒。
可能有人觉得这句话无关紧要,但是一个用生命践行"活着没意义的"少年在他的玩伴心头蒙上了尘埋下了负能量的种子。
而且,"是不是约着去跳楼"这疯狂的话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们来说充满了盅惑,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孩子如果恰巧也是"压力"状态极易"欣然应约,共赴黄泉。
这种相约自杀的事在学生中屡见不鲜。
11年某音乐学院8名学生因考试挂科相约吃安眠药自杀,最后4名失踪,4名吃安眠药被发现救回。
2014年 9月22日零时10分许,临澧一中高一学生龙某(男)、游某(男)从学校学生宿舍楼坠地死亡。据新华社消息,湖南常德市公安局通报,两名学生坠亡原因已查明:系因“不堪学习压力”相约跳楼自杀。
2017年4月广东怀集两名初二女生因学习压力大相约跑到山上上吊自杀。
这样血淋的事例还有许多。
少年的世界千万不能用成人思维认为相约自杀是无机之谈。
这次,幸亏胡鑫宇的同学们没有受到胡的盅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不想用恶毒的语言来评价一个逝去的孩子。
但是,众所周知在孩子中有着一个经常"相约跳楼"的孩子是件多么令人恐怖的事。
这个信息理应引起致远中学及有孩子致远中学就读的家长们关切,尽快尽早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做好正能量的心理建设。
特别是那些被约过跳楼的孩子,更应多些关注,最好能看看专业心理医生。
三
新闻发布会通过心理刻画,展示出胡鑫宇存在严重精神疾病。
学习难以适应的新环境,不太理想的成绩让他内疚自责、痛苦。
一个本是阳光的孩子被无力无助无望感笼罩、充满了活着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经常躺在床上发呆。
多次在书本、笔记本上写下了负面情绪的文字内容,如“吐了,新环境真的难适应,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也不能全怪性格吧,毕竟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东西来缓解一下这份心情。"
更在社交媒体上留下"我试着销声匿迹,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
整个事件复盘来看,他求死之心异常坚决,而且谋划已久。
发布会通稿显示:2022年9月27日,胡某宇曾与母亲三次通话,共43分54秒,其母反映胡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
10月1日凌晨,其母亲、哥哥专程从福州赶回予以安抚,10月4日二人离家返回福州。
10月5日,胡某宇又与母亲通话三次,共39分47秒,其母亲未透露通话内容。
10月10日至13日,胡某宇曾7次独自到宿舍楼三楼阳台,观望睢园及校外树林山岗方向。
10月14日,胡某宇在食堂晚餐后,携带录音笔两次登上五楼阳台,有明显轻生意图。
由此可见,胡鑫宇要求买录音笔以前便已经下定决心去死,从他与约同学跳楼来看胡原本是想跳楼的。
10月14号17时40分,胡某宇站在宿舍5楼阳台上试图跳楼犹豫未决,因害怕放弃。
录音显示胡某宇说:“真站到这里反倒是有点紧张了,心脏在狂跳,说实话没有理由,只是觉得没意义,如果真跳下去了会怎样?不确定。跳下去了应该也没人发现,现在至少不会被发现,以后过了几天肯定还是会发现的,刚刚又不跳,哎,我真的是想跳,不想,我应该是不想。”
不得不说幸亏没有同学响应他的"跳楼之约",一个人跳害怕,如果有多个⋯
我无法想象这种局面。
最终,胡鑫宇放弃了跳楼,躲过所有监控走进了他最后的归宿。
23时08分录音显示,胡某宇再次表达自杀意愿,“已经没有意义了,快零点了,干脆再等一下,直接去死吧,可以的,因为我今天已经有点不清楚了,现在我好想去死,感觉已经没有意义了。”
胡鑫宇曾在书本上问自己:如果不活了,会怎么样?
不知道,如今他是否找到答案。
而对于父母来说,可能余生都在用痛苦来作答。
标签: